2007年9月13日 星期四

Google 勝華佗 (2006)

我們這blog月前報導過 各大公司在這健康領域競爭激烈
本Google 公司這方面的負責人宣佈離職

我無意中找到去年的一篇短文列出供參考:





今天2006/11/11? {中國時報}潘勛/綜合報導:「Google勝華佗 診病超準確」



姑不論其是否「文不對題」(因為Google只是個資料庫)
,我們可以談點它的專有名詞之翻譯。我將我的COMMENTS 寫在【】之中:

「最受歡迎的網際網路搜尋引擎「古鉤」(Google)之神奇又得到證明,連診斷病情的效率,似乎都勝過訓練有素的專業醫師。專家表示,雖然尷尬,但醫生們真該放下身段,學習使用古鉤。

【「古鉤」(Google) 是該公司未有「谷歌」中文名之一說法,可能有違商標法…….】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舉例說,有位女醫師診斷出「愛佩克斯症候群」(Ipex
syndrome,暫譯),而令包括名教授在內的同儕震驚不已,但女醫生承認,自己只是把患者主訴的症候鍵入古鉤的搜尋列,正確答案「就蹦出來了」。
【將拼寫更正為:IPEX Syndrome, IPEX 症候群,
IPEX (immunodysregulation, polyendocrinopathy, enteropathy, X linked syndrome)
這IPEX玩藝似乎不宜翻譯為漢字】

英國《泰晤士報》十日報導,目前兩位澳洲醫師已著手使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病例紀錄庫廿六個個案,來測試古鉤的診斷效率。

布里斯班市「亞歷珊卓公主醫院」陳姓與官姓兩位醫師從病例研究裡,挑三到五個症狀字眼鍵入古鉤,接下來仔細觀看古鉤搜尋結果的前三頁(即卅個項目),接著選擇看來最說得通的診斷說法。結果古鉤答對的案例有五成八,至少跟《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答案一樣。

舉例來說,有個四十八歲男病患有「多重脊椎腫瘤」與「皮膚腫瘤」,兩位醫師輸入這兩個詞彙,古鉤便回答,病人可能罹患「第一型神經線纖維瘤」,答案正確無誤。

另一個病例中,有名男子慢跑時失去意識;輸入「心跳遽停」、「運動」及「年輕」這三個詞彙,古鉤則回答病名是「阻塞性肥厚心肌症」,也答對了。其他診斷成功的病例還有庫賈氏症、胃腸出血、肌萎縮、腦炎等。

古鉤並非不會出錯;有種病徵被推斷是寄生而非宿主的疾病,最後證實是「西尼羅熱」,差異頗大。但是,兩位進行古鉤測試的醫師仍然推薦古鉤值得一試。不少醫生抱怨說,有了古鉤,患者經常拿著網路查尋後印出來的文件,宣稱自己得了什麼病,但其實還待查證。只是有了古鉤以後,病人很有可能才是對的。

有位十六歲水球球員血管阻塞,醫生們診斷解釋說,病因不明,但球員的爸爸立刻插嘴說,顯然他有「佩氏症候群」(Paget-von Schrotter syndrome),也就是是頸部肌肉壓迫到腋靜脈;老爸找遍古鉤,而且診斷沒錯。」
【拼寫似乎為Paget-von Schrotter Syndrome 這既然是兩人,似乎要公平對待:
...Sir James Paget first described thrombosis of the subclavian vein
while von Schrotter theorized that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was, in
fact, due to venous thrombosis. The syndrome is also known as
"effort-induced thrombosis" as it ... 】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