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9日 星期六

「雲計算」霸主

【特寫】誰能成為600億美元的雲上霸主
高級工程師李敏華,每天都來到香港新界將軍澳工業邨一座五層高、黃綠灰色相間的大樓上班。她的工作是每天定時拿著平板電腦檢查每一間機房裡的燈光、冷氣和門鎖系統是否運作正常?然後在平板電腦系統上對著相應的機房號碼打勾,如果發現某部份系統遇到問題則會在相應零件選項中打叉,立即請求技術人員修復。
進入機房前,她必須經過8層保安監控。從最外圍的工作園區攔路裝置、大堂安檢門,一直到機房前的雙門檢查點(必須先關第一道門才能再開另一道門,以保證外人無法跟蹤進入),整座大樓共有超過1000個感應設備和超過1500個閉路電視監控儀器,需要用到員工卡、指紋識別等多種不同的認證方法。「這裡是全香港最大的金融數據中心,檢查工作關係到眾多金融業客戶數據處理和雲端平台的正常運作,」李敏華說明。
這座保安嚴密的神秘大樓其實是日本電訊商NTT
Communications香港金融數據中心二期(FDC2),在2015年12月初正式開幕和投入使用。NTTCommunications香港金融數據中心一期和二期樓面面積超過7萬平方米,相當於10個足球場,總投資額為40億港元。兩座數據中心共可容納7000個機櫃,每個機櫃最多可以放置54部伺服器(server),即兩座大樓共可容納35萬部伺服器;這些伺服器由超過140萬個硬盤組成,若按每個硬盤可以容納4TB(相當於4096GB)數據,即整個金融數據中心園區可容納560萬TB數據,以一般家庭電腦512GB硬盤儲存量來計算,就是1120萬部家庭電腦連結起來的
儲存量總和。
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近一兩年在互聯網創業的大潮推動之下,金融科技(Fin-tech)得到迅猛發展,像FDC2這樣的
高端金融數據中心成為香港金融業能否維持競爭力的重要基礎。「數據中心建設已經成為全球重要趨勢,是體現科技競爭力的因素,也關乎香港能否維持亞洲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佈局,」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教授陳雙幸分析,如果數據中心資源不足,香港的國際競爭力會下滑,尤其是本地科技業和金融銀行業無法在金融科技工具上創新轉型,在移動支付、外匯兌換、跨境轉帳等方面為用戶提供便利順暢的服務,香港金融業的優勢將有被臨近城市,如深圳、上海、東京,逐漸超越的可能。根據香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統計,自2009年以來,香港對數據中心和雲計算空間的需求,超過52%來自銀行、金融及保險服務業,其次是物流和運輸業。
香港政府正積極帶動科網相關產業發展。根據香港創新及科技局資料,香港現時是亞洲最大的數據中心樞紐。在將軍澳、葵涌、黃竹坑等工業邨,共有近40座數據中心,用於幫助處理和記錄銀行戶口、工作流程、甚至社交媒體和網上購物中的一舉一動。陳雙幸進一步分析,無論企業還是個人,一定都會通過網絡將越來越多的數據放到雲端平台上,留著做紀錄甚至日後進行大數據分析,用來指導商業研究,所以數據中心建設可以說是一種全球競爭。
數據中心相關產業產值也不低。根據Frost & Sullivan顧問公司《2015亞太區數據中心和雲計算市場報告》估計,從2014至2019年間亞太區數據中心和雲計算業務市場的複合增長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為20%,總值達652億美元。
NTT Communications目前在香港有四座數據中心,是該企業在香港的重點業務之一。「2013年5月開幕的數據中心一期不用一年時間已經租滿了,我們對數據中心二期的業務也相當樂觀,」NTT Com Asia雲端業務部執行副總裁文泰來告訴《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數據中心一期的空間約由20至30個大型客戶分租,主要來自銀行和金融業,也有客戶是地區性搜尋引擎,租訂了200個機櫃的空間來維持網站後台運作,但由於數據中心當中資料的敏感性,在記者數次追問之下,他也拒絕透露具體客戶身份。文泰來說,「數據中心只是接觸客戶的第一步,我們更看重的是後面會帶動一系列雲計算業務。」因為NTT除了擁有自己的數據中心,旗下還有眾多專做企業科技解決方案、數據安全加密防護等一系列與雲計算相關的公司,所以他們認為,數據中心招攬客戶之後會更容易讓客戶選用同品牌的其他系列服務。
「雲計算」或「雲端」,其實就是用網絡將數據中心裡的遠程伺服器連起來的巨大儲存空間的一個比喻。例如, 當你想用Gmail郵箱傳送一個100MB的視頻給朋友,這個檔案的容量已經超過了郵件附件可承載的範圍,你只能選擇通過互聯網將視頻放到Google Drive之上,再與朋友分享視頻鏈接,這時Google Drive其實就是一個雲端平台,而這個視頻實際上儲存在距離你家中電腦數十甚至數百公里外的Google數據中心的伺服器上。
(記者:馮梓瑩)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